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
Injectio Dextrani etGlucosi
本品为右旋糖酐与葡萄糖的灭菌溶液。含右旋糖酐(C6H10O5 )与葡萄糖(C6H12O6·H2O)均应为标示量的95~105%。
常用制品:
(1 )100ml内含右旋糖酐6g和葡萄糖5g;
(2)250ml内含右旋糖酐15g和葡萄糖,12.5 g;
(3)500ml内含右旋糖酐30g和葡萄糖25g。
【原料与用量】
右旋糖酐 60 g
葡萄糖 50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 ml
【制法】取右旋糖酐溶解于75~80℃的注射用水中,加热煮沸,初浓度为12~15%,加活性炭1.5%(W/W),保持徐徐沸腾1~2小时,然后过滤,滤除活性炭,滤液加注射用水至需要量,加入计算量的葡萄糖,搅拌15分钟,再加活性炭0.05%(w/W),搅拌5分钟,加热至75℃,保温滤除活性炭,并过滤至澄明,测定含量及pH值(3.5—6.5),灌封,用112℃热压灭菌30分钟,即得。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血管扩张药。本品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容量,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外伤性休克、大出血、烫伤及手术休克等,用以代替血浆,如外伤性休克的失血总量不超过20~30%肘,可用本品治疗。如超过35%的,由于失血过多,造成贫血现象者,可用本品作暂时性的急救,然后采用输血以补偿之④。
【用法与用量】本品专供静脉注射,不可作皮下滴入,注入人体后血容量的程度,超过注射同容积的血浆。因本品有血液稀释作用,每次用量不可超过 1,500 ml,用量过多易引起出血倾向和低蛋白血症,一般是5 00 ml,每分钟注入 20- 40 ml,在 15~30分钟左右注毕全置。
【注意)肾病患者慎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它血容量过多,有出血倾向者忌用.可能有过敏反应。
【贮藏】避光,于凉处保存。
【注解】 1. 右旋糖酐为类似淀粉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蔗糖经过一种微生物Leuconosto c mensenteroides的发酵制得。由蔗糖中的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
右旋糖酐的发现较早,但近年来才被采用作为血浆代用品。在19世纪时,首先在制糖厂的甜菜糖汁中发现含有一种似树胶的粘性物质,常堵塞运输糖汁的管道,这种粘性物质,是葡萄糖的一种聚合物,就是现在称为右旋糖酐,其分子式为(C6H1005)n。纯粹的右旋糖酐为白色或微带黄色,无嗅、无味的非晶性粉末。部分溶于水,呈粘稠溶液,具右旋性,其分子结构中有许多葡萄糖分子在1,6或1,4位置相连,但 1,6相连的结构占90%以上。
右旋糖的分子量高达200000~4000000。用酸水解后,能转变为低分子的化合物,其平均分子量约为100000,与血浆具有同样的胶体特性。此水解产物能在体内迅速代谢成葡萄糖,故可作为血浆代用品,但右旋糖酐不能完全代替人血或血浆,因其中不含血球和蛋白质,因此不能治疗失血后的贫血,仅用于失血病人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压,因其不受血型限制,故任何病人在急需时均可注射,以挽救生命。
2.右旋糖酐分子量的大小与体内逗留的时间关系很大。右旋糖酐的分子量在50000~120000平均75,00)之间者,其6%溶液经静脉注射后,在 10~15分钟内,血容量显著增加,在开始3小时内血液中浓度下降较快,然后逐渐减慢,在5~7天内尚有微量存在于血液中。其分子量在10000者,。则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能在尿中发现。分子量为25000者,则在1小时内排出,分子量为38000者,则注射后5小时内排出总量的二分之一。
右旋糖酐还存在以下缺点:有抗原性,影响凝血机制及过敏性等。认为降低其分子量(40000~150。000)能部分地克服缺点。
3.本品为无色粘滞性或带轻微乳光的浪明液体。pH值应在3.5~6.5。平均分子量为5~9万。
本品在冷水中溶解很慢,并呈白色浑浊,经加热煮沸数分钟得澄明液体,但含葡萄糖的制剂加热时间过长,易造成溶液变黄,故加人右旋糖酐加热溶解后,再加入葡萄糖。
本品粘滞性较大,过滤较慢,采用趁热加压过渡方法较好。原料的质量对过滤和澄明度都有影响。
本品易污染热原,且原料不纯也会使溶液变黄,加入活性炭充分煮沸,可增强吸附力,如条件许可。用0.1~0.2%活性炭分二次吸附可能更好一些。
操作中避免细菌污染,避免接触重金属。
4.右旋糖酐高聚物经水解后,用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进行分级。为了制得无热原的制品,曾经采用过多种方法,如加入H2O2加热处理等。并多采用在分级过程中和制造注射液过程中用活性炭吸附除去热原。
5.右旋糖酐注射液(包括低分子量右旋糖酐)在贮存过程中(4℃)5年内无明显的分解。10年内特性粘度稍有改变,但不影响临床应用。
6.右旋糖酐溶液加热(100℃)肘,如溶液为碱性,还原能力下降,认为可能由于被氧化所致。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明显的水解反应及解聚作用而引起粘度下降及还原能力增加。
右旋糖酐加热灭菌过程中溶液的pH值有明显的变化。没有用氢氧化钠调节的右旋糖酐注射液(含氯化钠,平均分子量为5 5000)在 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 pH值由5.8±0.11下降到5.1±0.08;如用120℃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pH值由6.8下降到4.5±0.22,认为这是由于右旋糖酐中的醛基氧化成羧基所致;认为如在碱性溶液中则右旋糖酐会产生焦糖化反应。
7.本品含葡萄糖。用于Na+受限制的病人。
8.国外产品有右旋糖酐40(平均分子量为40000),常用浓度为10%W/V,其中含 5%葡萄糖或 0.9% NaCl,pH为 3.5- 6.5(含葡萄糖); pH 6~7(含氯化钠。右旋糖酐70平均分子量70000),常用浓度为6%。右旋精醉110平均分子量110000 ),常用浓度为6%。右旋糖酐150(平均分子量为150000),常用浓度为6%。以上都含5%葡萄糖或0.9%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