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氯霉素片
Tabellae Chloramphenicoli Palmitatis
本品含无味氯霉素(C27H42O6N2Cl2)应为标示量的93~107%。
常用制品:每片含无味氯霉素70 mg(相当于氯霉素40 mg)。
【原料与用量】
每10万片用量 (70 mg/片)
氯霉素棕榈酸酯 7.0 kg
氢氧化铝 0.93 kg
淀粉 3.1 kg
10%淀粉浆 6.50 kg
硬脂酸镁 0.156 kg
滑石粉 0.47 kg
【制法】取氯霉素棕榈酸酯、氢氧化铝、淀粉拌和均匀后,加入10%淀粉浆,制成软材,制粒,7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和滑石粉,整粒,混和均匀,压片,即得。
【作用与用途】无味氯霉素为氯霉素的棕榈酸酯,无苦味。服后在肠道逐渐分解出氯霉素,故其作用持久。用途同氯霉素。用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百日咳、菌痢、布氏杆菌病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尿道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本品70 mg与氯霉素40mg相当。常用量成人口服每4~6小时一次,每次7~13片。小儿按体重每kg每日一片,每日分四次服用,早产儿减半或遵医嘱。
【注意】有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贮藏】避光密闭保存。
【注解】1.无味氯霉素为氯霉素棕榈酸酯(Chloramphenicolis Palmitas),为由氯霉素合成制得,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无味氯霉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不溶,无苦味。
2.无味氯霉素无抗菌作用,只有在十二指肠中被酶水解释放出氯霉素后才能发挥作用。
70 mg无味氯霉素相当于40 mg氯霉素。
3.无味氯霉素有多种晶型,国外文献报导,无味氯霉素的晶型有A型(也称β型)、B型(又称α型)、C型及无定型数种。A型为稳定型,晶体大,口服后吸收不良;B型为亚稳定型,口服后易于吸收,C型为不稳定型,一形成瞬即转为A型。
无味氯霉素在小肠中的吸收受水解速率的影响,而其水解作用与粒子大小有关,粒子越小,则其比表面就越大,使水解增快,因而血药浓度高。此外还和晶型有关,品型B的含量越高的制品,口服后其血药浓度越高,晶型A的含量增高,血药浓度和尿排泄速率按比例下降。晶型A和晶型B的氯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pH8.0)中,在含0.05%的吐温-80时的溶解速率不同,晶型B比晶型A快。而在同样条件下在胰酶中水解并不与正常溶解过程有关。酶水解是在液体与固体界面上进行,因此从结晶中易释放分子时,水解就容易进行。
4.文献报导制备微细无味氯霉素的方法:60 g无味氯霉素、30 g+二烷基硫酸钠与900 ml 40%蔗糖水溶液在>75℃下搅拌,混合物匀化后,将所得乳剂冷却至室温,加入600 ml水及100 ml 10%NaCl溶液,可得很细的颗粒(<0.5 μ)。
樟脑3 g与无味氯霉豢1 g混合,加热至50~60℃,得m.p.为50~70℃的共熔物,抽真空(0.4 ㎜)后,可得微品(1~3 μ)。
5.无味氯霉素转型的方法,文献中有如下介绍:
①无味氯霉素50.0 g的氯仿溶液(500 ml),在30分钟内喷雾干燥(入口热风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70℃),无味氯霉素在这种状态下转变成亚稳定型B,并同时形成微粒。所得产品具有快的溶解速率及较高的生物有效度。
②取精制的A型原料,加乙酸乙酯,加活性炭回流,过滤,浓缩,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水乙醇,再注入冷蒸馏水(10~20℃左右),即析出粒状结晶,滤干,烘干,即得成品。
③无味氯霉素5.54 g与PVP 0.12 g于丙二醇5.54g中加热溶解,溶液放冷,收集固体物,研碎,并在水中研磨,而后干燥,可得颗粒在0.5μ的B型结晶。
④无味氟霉素50,聚氧乙烯聚丙烯醚20,聚氧乙烯硬脂酸酯10,加热至85~95℃熔融,匀化后放冷,粉碎,加入600 ml水中,3小时后可得粒予为1~2μ的B型无味氯霉素结晶。
5.文献介绍用微晶纤维素45 g与无味氯霉素5 g共同研磨所得制品,其溶解速率增加,水解速率加快,不但晶型A或晶型B的共研磨混合物都比单纯晶型A或晶型B的吸收量(尿排泄累积量)都多,而且晶型B的无味氯霉素与微晶纤维素拭研磨混合物的吸收量为晶型A的20倍。
6.文献介绍一种无味氯霉素B型微粒片,系无味氯霉素微粒70 mg、吐温-80 5 mg、氢氧化铝9.31 mg、淀粉、硬脂酸镁、淀粉浆适量制成片。人口服该制品后血药浓度(杯碟法测定)最高平均可达12μg/ml以上,超过有效血药浓度5μg/ml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