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 |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 |
曾用名 | 注射用盐酸吡喃阿霉素 |
英文名: | PIRARUBI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
拼音名 | ZHUSHEYONG YANSUAN BIROUBIXING |
药品类别 | 抗生素类抗肿瘤药 |
性状 | 本品为橙红色冻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
药理毒理 | 本品为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进入细胞核内迅速嵌入DNA核酸碱基对间,干扰转 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抑制DNA聚合酶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 Ⅱ)活性,干扰DNA合成。因本品同时干扰DNA、mRNA合成,在细胞增殖周期中阻断细 胞进入G1期而干扰瘤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故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
药代动力学 | 本品静注后迅速吸收,组织分布广,以脾、肺及肾组织浓度高,心脏内较低,有选 择性作用于瘤细胞的作用。其半衰期(T1/2)明显低于阿霉素(ADM)。人静注本品30mg/m2 后血浆浓度迅速减少,6~8h后为11ng/ml左右, T1/2 α、β、γ各为0.89min、0.46h 及14.2h。 |
适应症 | 对恶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对乳腺癌、头颈部癌、胃癌、泌尿系统恶 性肿瘤、及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有效。单用THP的有效率分别为20%~ 70%。与多种化疗药物如Ara-C、CTX、6-MP、MTX、5-FU、DDP等联合应用抗癌作用增 加。 |
用法用量 | 将本品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10ml溶解。可静脉、动脉、膀胱内注射。 静注:一般按体表面积一次25~40mg/m2;动脉给药:如头颈部癌按体表面积一次7~ 20 mg/m2,一日1次,共用5~7日,亦可每次14~25 mg/m2,每周一次;膀胱内给药: 按体表面积一次15~30 mg/m2,稀释为500~1000μg/ml浓度,注入膀胱腔内保留1~ 2h,每周3次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
不良反应 | 1. 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平均最低值在14天,第21 天恢复,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少见; 2. 心脏毒性低于ADM,急性心脏毒性主要为可逆性心电图变化,如心律失常或非 特异性ST-T异常,慢性心脏毒性呈剂量累积性; 3.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粘膜炎,有时出现腹泻; 4. 其它:肝肾功能异常、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偶有皮疹。膀胱内注入可出现 尿频、排尿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甚至膀胱萎缩。 |
禁忌症 |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妊娠期、哺乳及育龄期妇 女禁用。 |
注意事项 | 严格避免注射时渗漏至血管外,密切监测心脏、血象、肝肾功能及继发感染等情况。 原则上每周期均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合并感染、水痘等症状的患者应慎用本药,高龄 者适当减量。溶解本品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或浑浊。溶解后药液,即时用完,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6小时。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
儿童用药 | |
老年患者用药 | 高龄者酌情减量。 |
药物相互作用 | 尚不明确。 |
药物过量 | |
贮藏 | 遮光,严封,15℃以下保存 |
包装 | |
有效期 |
主要成分 | |||||||||
通用名 | 盐酸吡柔比星 | ||||||||
化学名 | (8S,10S)-[[3-氨基-2,3,6-三去氧-4-O-(2-四氢吡喃基)-α-L-阿拉伯吡喃糖基]氧]-7,8,9,10-四氢-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1-甲氧基-5,12-萘二酮盐酸盐 | ||||||||
拼音名 | YANSUAN BIROUBIXING | ||||||||
英文名: | PIRARUBICIN HYDROCHLORIDE | ||||||||
CAS No. | |||||||||
结构式 | ![]() | ||||||||
分子式 | C32H37NO12·HCl | ||||||||
分子量 | 664.10 | ||||||||
规 格 | (1) 10mg(2) 20mg |